从题材上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图案。

从题材上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图案。

在内容上,主要以吉祥为题材,和历史人物故事、民族英雄、仕女等。

如:盘古开天辟地,盘古乃天地万物的始祖。相传他孕育在没有开辟宇宙的天地里。他握凿轮斧,辛勤劳作一万八千年,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沉为地,开天辟地的工程总算完成。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出生时头上有六根灿烂的金毛。小时候由一家姓何的道人收养。十四五时,梦见神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轻身、长生。她照此办理,果然步行如飞。从此,她常来往于山谷之间,还带些山果侍奉母亲。据传她成婚那晚,何仙姑不知去向,并在家院井旁留下一双鞋。一位来自罗浮山的道士找来,告诉她的父母,已在罗浮见到仙姑,并受她委托来拾回井边的鞋。父母才知她已到罗浮修道去了。

女娲造人,传说女娲造生长于大地中,一日七十次化育。可她嫌速度太慢,于是想出新法抟土造人。一个一个地捏,还是费力费时,干脆用荆条放入黄泥浆里,甩出来的泥点立刻变成活蹦乱跳的男女。人类的足迹遍布大地。

麻姑。麻姑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称“麻姑献寿”。

蓝采和。蓝采和是八仙之一。他一旦有了钱,就用绳索串起来,拖在地上行走。有时把钱求济贫穷。蓝采和驻颜有术,几十年过去,还是娃娃模样。他在一次赴蟠桃大会归途中,与龙太子为宝物大战一场。八仙齐心协力把龙太子打得太败,后由观音和解,乃各谢去。

巫山女神。巫山女神名叫瑶姬,十六岁时,得病而去。天帝衰怜她死得太早,封她做了巫山的云雨女神。清晨,她化作一片美丽的朝云,黄昏,她又变作一阵潇潇的暮雨。大禹在巫山治水时,瑶姬教她治水之法。三峡中间,常有船只通过,她每天站在高崖上,派去几百只神鸟引导船只平安驶过三峡。年复一年,她不知不觉地化为一座山峰,就是如今的“神女峰”。

嫦娥。嫦娥的夫君羿因射杀了帝俊的九个太阳儿子,被帝俊开除了神籍,不准返回天庭而受到连累流落人间。羿为了解除人间生老病死的威胁,想起了西王母藏有不死之药,冒着艰险去昆仑山。西王母听了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便赐给了羿不死了药。并告诉他,若两人吃,都能不死;若人一吃,则可升天。羿高兴回到家里将药交给嫦娥,嫦娥将药偷偷地一个吃下,趁得朗朗月色,往好不寂寞清冷的月亮飘升而去。

卓文君。卓文君是西汉蜀都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容貌秀丽,精通韵律。不幸十七而寡。当时的辞赋家司家相如正在蜀郡。一次相如来卓王孙家作客,席间弹琴赋诗。文君倾慕已久,毅然冲出封建罗网,与之结合,成为千古佳话。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主要角色。正册判词中[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都是写黛玉的。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异常突出。几百年来,对于她的赞颂不计其数。她写出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许多名句,人们吟诵至今。

梅妃。梅妃是唐玄宗的妃子,名江采苹。自幼聪敏博学,擅长文笔。她清丽淡雅,酷爱梅花,所住之处,遍种梅树,以梅花自喻,遂封为梅妃。

貂婵。《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王允家的歌妓。为了帮助王允为国除奸,自己献身,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

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广泛地吸引着历代的文学艺术家,他们都有以昭君出塞为内容的乐曲、诗词、绘画和戏剧,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这一题材,凝结着人民对昭君的敬慕之情。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美女。春秋时越国人,今属浙江诸暨县。传说是苎罗山村茶商之女,天生丽质,闻名遐迩。西施之美,美在天然,有如西湖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蔡文姬。蔡文姬是文学史上著名女诗人。名琰,字文姬,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从小到受到文艺熏陶,博学有才情,精通韵律。传说幼年即能辨别韵律,极有音乐素养和艺术天赋。一生道路坎坷不平。所作琴曲《胡笳十八拍》,苍凉悲壮,哀婉动人。

杨玉环。杨玉环是许多文艺作品都把杨玉环描写成误国的尤物。其实,一个美艳的弱女子,不过是昏君的玩物,是乱臣贼子的挡箭牌。杨玉环也有她内心的通苦,为了自保,只能强颜欢笑。

杨玉环是唐代有名的美女。关于她的事迹,许多文学作品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洪升的《长生殿》等。

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遁入五湖。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清照后半生境遇孤苦。有专集《濑玉词》、《李清照集》等。

杜秋娘。杜秋娘是中晚唐时期人。原籍镇江(今江苏镇江),以能歌善舞著称。十五岁被镇海节度使李锜纳为侍。由于她能歌善舞又有艳丽的姿色,颇受李锜的宠爱,以善唱《金缕衣》而负盛名。

王昭君。王昭君名王嫱,是西汉元帝的宫女。仪容雅丽,仪态万方。原是民间女子,被选入宫后,又被遗嫁匈奴。播下汉匈两族之间团结的种子留芳千古。

白描图案应用的广泛性

2.白描图案应用的广泛性

民间白描图案根置于人民群众土壤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区域的文化底蕴,造成地域家具白描图案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楼台、亭榭、家具、器皿,都有装饰的白描图案。所以说,民间白描图案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另一方面,民间白描图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形式,都具有直观性、观赏性的特征。被各个阶层的人们所接受。因此,民间白描图案的题材是经久不衰的内容。民间白描图案在古典家具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古典家具是由民间图案堆积而成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对古典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收藏、观赏、实用为一体的古典家具,为人们所青睐。去年,我县评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这就标志我县的古典家具工艺进入辉煌时期,必然带动我县古典家具制作的新飞跃,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古典家具白描图案的特点

古典家具白描图案的特点

 

1.古典家具的悠久历史

中国的古典家具,在世界家具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几千年来,通过祖先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特色的形式。明清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家具的样式已成为我国家具样式的经典。作为文献名帮的莆仙地域,对家具历来是比较考究。从古到今,历代都有一批家具的能工巧匠。

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从另一侧面了解当时的经济、生产发展的概况,民间生活习俗思想情况及审美情趣。

 

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造型特点。中国写意性的艺术观与“以形写神”造型原则,在绘画中的最初落实与实践,即是通过工笔人物画完成的,并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完善,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很早即脱离了以形写形的束缚,既不拘泥于形物,又不特别看重视视觉对象的真实。因此,主客合一的形态即成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典型特征。

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虽然工整严谨,但人物的形态却是既尊重客观的相对真实性,又强调主观意志。它利用线作为人物造型的基本骨架,不仅巧妙地解决了艺术创造与客观物象形态的对立关系,而且利用线的变化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很强的艺术可赏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两种基本形态。

其一为人物造型的外在形态与客观对象相对接近,强调形成在相对写实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力求塑造出的人物形态与客观对象、画家心境达到情感合一。利用严谨工整的造型,相对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于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达出精神意蕴,使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融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如造型相对写实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其二为强调主观体悟,以独抒灵性为主旨,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夸张、概括、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形的外在表象虽然与客观对象的外型相去较远,但却于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如造型夸张变形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以上两种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基本形态,虽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有见仁见智的不同,但外型单纯、内涵丰富却是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而单纯化的工笔人物造型,由于舍弃了繁复的变化使作者的主观意向更加宜于与造型目的有机衔接,也更易于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因此,造型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这是着意于光影变化与色彩表现的人物造型所无法比拟的。

工笔人物造型的单纯化主要是指外型与以线概括后的内在艺术表现而言,并不排除细节的刻画,而且也正是由于细节刻画所产生的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才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于简中寓丰富,既概括简练又十分耐看,造型特征也愈加典型。

工笔人物画的形式特征首先体现在线与色的结合上。线在色取胜的工笔人物画中具有骨架的作用。线在工笔人物画中,不仅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合而为一的意象性,明确肯定地概括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并且具有强化内在神态特征的功能。同时,线的使用又寄托了画家的情愫,展现了画家的个性与艺术修养,使意与形汇,情与物融,当线所体现出的这种独立审美价值与色彩而为一时,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功能,而且构成了工笔人物画独特的形式特征。

白描法不仅在中国画技法体系中具有独立性,也是工笔人物画赋彩画法的基础。自北宋江大画家李公麟使白描法由人物画的“粉本”中脱颖而出之后,白描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国画技法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时至今,白描法对于中国画的学习,更具有了使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树立正确的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用线的组织和运用规律的重要意义。

就工笔人物画白描法的技法而言,掌握线的运用和组织方法则是其最基本的程式规律。

线,作为工笔人物白描法惟一的表现语言,从结构出发,以线造型是其最基本的表现原则。但由于中国线描艺术特有的东方绘画审美情趣,线的运用既表现了对象,又表现了自身。表现了对象是指利用线各种方式的组合排列,相对准确生动地塑造了形象;表现自身则是指线的组合排列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中国线描艺术特有的表现程式,使线具有了东方意蕴的特有美感,强化了线的形式趣味,而且使线的运用方式带有了个性化的特质。

程式,是艺术规律,也是对线条的组合排列艺术化的制约,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当程式规律的运用与生活物象的特质融汇为一体时,线的运用不仅可以达到表现生活对象的目的,而且体现出了民族性的审美品格,这同时也是东西方绘画用线方式上的明显区别。

工笔人物白描法的表现程式主要体现在线条的组织方法,可分为头部、衣纹、手脚3个部分。

笔墨、色彩与新技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笔墨、色彩与新技法的运用不可脱离生活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石涛在画语录中已十分透彻地说明了笔墨与生活的关系,色彩与新技法的运用亦然。但同时他又认为:“能受蒙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画家的笔墨功力发展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蒙养(技巧与修养)与生活(生活体验)的不平衡。所以,笔墨与色彩及以及新技法的出神入化,生活与蒙养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生活是笔墨、色彩与新技法产生的基础,学养是提炼与发掘其美感的前提。中国绘画的传统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但当初的创造邓是来源于生活。师古人之迹,固然是为未来的创造所作的必要准备,但重在师古人之心。传统的学习、笔上的功夫毕竟是一种表象,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维方法才是传统的本质。

只有面向生活,以生活作为创造的基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的积累和蒙养的勃发才会产生创造的冲动;笔墨、色彩以及新技法的产生才会是心灵的迹化;才会不同于前人,有别于他人,从而在创造中得到本质的满足。

笔墨当随时代

自石涛提出可谓振聋发聩的“笔墨当随时代”后,其冲击力至今不衰。中国画的笔墨观,不仅仅源自生活并服从一定的主题内容,同时又是时代脉搏和作者心态,情感的直接反映。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不是指笔墨要与时代的政治脉搏同步。在历史的长河中,辉煌的时代未必能产生艺术巨匠;没落的时代也出现过艺术大师。但时代不同,人文心态、审美观念也必定不同,因而必定导致艺术追求的不同。这种种不同于前人的艺术追求,即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奠定的富于时代特征的艺术特色。

传统的笔墨与色彩运用,其艺术语言可谓发展到了极致,写意文化的书写成就和色助墨光的主从关系,在世界艺坛中堪称独树一帜。虽然它极其典雅精湛,如何向生活深层索取,向其他画种优化选择、优势互补,为中国画的笔墨与色彩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活力,便是中国画新技法产生的原因。而如何利用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结合,创造出既不失民族特色,又富有新的形式美感和时代气息的中国画,则是当代画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墨当随己意

时代的更移,艺术样式的演变,是人的主观创造意识的体现。因此,笔墨与色彩以及新技法的匠心独运,是艺术创造的个性本质特征。

艺术创造当随已意,其追求体现着自己的意图,作者素质的优劣决定了笔墨与色彩运用的优劣。追随时尚和模仿前人,都是盲目性的表现。已意来自于使之动情的生活感受,没有生活感受的技法创造不会发之于情,自然也不会应之于手;已意来自深厚的蒙养,没有蒙养不可能完成对生活感受的提炼乃至升华;已意来自于情感,自身的气质、心态、个性等主观因素决定了艺术创造手法的种种变化。

已意可以说是中国画种种技法的承革演进和运用发生转机的重要因素。早在宋代,苏轼就已提出“画适吾意”“施为巧赡“的艺术观点,因为通过已意强化意念,是摆脱繁杂、完成升华的过渡,凝重老辣还是清丽娟秀因人而异,不必过分强求。以自己情感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感悟妙境,才有可能使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达到意超物表,墨妙天下的至境。

 

工笔画的写生与与创作

工笔画的写生与与创作

 

1、选择入画角度:画什么花都要先选择好入画的花,但好花还得要选好入画的角度。不是花好任何角度都好(当然有的花每个角度都不错),在花丛中要多转,多方向看,然后才坐下来画。有的花宜于抑视,有的花宜于俯视,这要懂得看花人的习惯,比如下垂的花应该仰视,才不会垂头发蔫,象倒挂金钟垂丝海棠。比如玉兰、荷花则宜于俯视才能看见它的花蕊(一般人看花都想看看花蕊),倘画荷花采取平视,则花瓣左右上下平伸则不美,如俯视看见小莲蓬的上面,则花瓣变化就多了。还有的花宜于正面和八、九分侧面去画,例如,喇叭简状的花不宜正面去画,因为正面画不出筒的深度来,如采用七、八分侧面则容易画出它的筒状来。

2、写生须注意的问题:

(1)在写生之前要多看古今名作,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和构图方法,做到心中有效。再到生活中去,就会找入画的姿态了,回来时在整理构图的也比较容易,但也不能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

(2)造型要求准确,要经得起检查,不贪多求快(慢慢的画不象用橡皮擦去再画,以画象为准),要九朽一罢。

先看准选择入画的花的大轮廓是什么,然后由近及远、由前至后,一个瓣一个瓣的细画,画完后再检查每个瓣是否能结蒂连心,倘归心不好就要擦了再改,以画象为好,这样既做造型练习又为创作搜集素材。

(3)写生要注意搜集三手材料和记录颜色。

先把一枝花由花到枝、叶、梗全认真地画下来,既能认识它的生长规律又做了造型练习。

搜集各种花头的正面、侧面、背面、花苞、叶子的不同形象,左右前后的各种不同姿态,做为整理创作的备用资料,在构图时根据需要采用。

画缩小的各种大势,用速写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不少构图支架,结合起来上述两手材料,就可创作出各种不同的构图。

3、整理

写生过后要经过一番整理过程,方能进行创作。

提炼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方能传神。工笔画不是有纹必录,而应删繁就简。比如叶子有许多叶筋,有的叶子中筋不突出就可以只画主筋,而不画复筋,如春天嫩叶;但有的叶子复筋很明显,那就不能舍,如樱花和栀子花等;有的叶子主筋分布不规律,如向日葵叶,它左右有数根侧筋必须画,方能显出它与一般叶子之不同之处,也就是它的特点。

整理步骤:写生稿子要在记忆犹新的时候进行整理。将铅笔稿勾成毛笔不能在原作上勾,要保留第一手写生资料,最好用拷贝纸蒙在原稿上进行整理,勾出主要的东西,舍去次要繁琐过多的枝叶,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整理时要特征具体,结构明确,不典型的要略加修改(如病态或虫咬过的,不正常枝叶),不要自然主义地都勾出来。花和叶的大小比例要突出花,叶子不可过大过多,叶子画大了相对比较花就显得小。

4、创作

要有社会主义的时代气息,方能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所喜爱。

继承传统技法,要多看古今名作,画花鸟画,不仅要专门钻研花鸟画、山水和人物画,也要多看多学,要学习他人的表现方法,各个时代的风格和特点,我们要多分析研究,不可因袭成规只学习其面貌,丢掉其实质,不要落在陈旧的窠臼中,要突破陈旧的程式。在表现手法上也要灵活,前面所讲的各种技法,是我通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所总结的心得体会,技法多种多样,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不可拘泥于一法,即古人所讲的“法无定法”出新不只是题材内容要出新,在表现手法上更应有所创造,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我们要带着热爱生活的健康审美观去描绘它们,取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形神,舍去影响主题的不必要的繁琐部分,所以对生活的再现,不是照相,而是有意识的有所夸张和剪裁,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1)、立意。

作画必先立意,你选择什么内容,如何去表现它,必须先要主导思想,“意”实际上就是作者在表现客观的同时表现自己的感受,表现客观所给予我的想象或联想,表现作者对客观的爱憎,以及其他的感情。这就是说你要画什么,先要对你的画的对象所理解、有所感受,然后有取舍的反映出来,再去感染别人。中国古典家具中的白描图案,就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体现几千来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点,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花卉草虫是自然属性的东西,何带着不同的情感去描写它,就给这些东西披上了社会的属性。因此,创作一幅要立意,还得画出它的典型环境,就画出意来。一张好的画,不用文学说明,就引人入画,这样才算是有意境的作品。

(2)、朽稿

在创作之前要构思,要表现什么意境、采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能充分的表达出来,都计划好了,一切围绕你的计划进行,总之思想要领先,技法紧紧跟上。在设想意境时应找你最熟悉的、最有感受,又曾经深入过生活进行过观察体验,并搜集了丰富的资料的题材,然后要根据你的构思进行构图、制作。

如何朽稿(朽稿即是用炭条起稿):先用炭条在透明的白纸上画出主要东西的位置及次要东西的位置,把它挂在墙上看看,所布局的位置是否得当,如不合适,擦掉再画,远看近看都合适方才定稿,然后把所写生经过整理的素材蒙在这透明纸下,把它详细的勾出来,再挂起来看看,远近看着都合适了初稿即成,最好将此初稿找良师益友再给看看,正反两方面意见都要倾听,尤其是批评指教的意见更要重视,认真去分析研究进行修改,改后再挂起来看看,这样反复几遍最后再定稿,即所谓“九朽一罢”。也就是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最后定稿的意思。

(3)、制做

在把创作稿(包括色彩小稿)定了之后,落墨和染色之前,要意在笔先,有个通盘的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你预想的效果。要多动脑了想一想,不可死模仿他人的面貌,应有所出新,要考虑采用那种表现方法方能表达出来你设想的意境,比如勾线的粗细浓淡(勾线要从物象出发,不能为线描而线描),色彩应浓郁还是要清淡,都要恰如其分。既便是画同一种花,在不同的意境下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夸张,使它更突出,所以要应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以增加画的装饰性、趣味性。

(4)、完成后的检查

六法中“气韵生动”是第一条,那是从欣赏画的人出发,看一张画是否是“气韵生动”,我们画画的是把一张画画好之后挂起来检查,看看是否气韵生动,那就得从全面检查一番,看看构图、用笔、设色等整体效果好不好,如:从构图上检查是否达到预其所想,如果未达到则还得增添一些枝叶或花朵,往往在没过盛时不显空,等完成后检查,则层次不够了,需要再增加一引起。空白留得好不好,除题款、盖章外,还觉得空时,则应再加些东西,当然在开始构图时就应考虑到,不要依靠题款盖章外,还觉得空时,则应再加些东西,当然在开始构图时就考虑到,不要依靠题款盖章来补救,这样才算比较完整的构图。

在整体画面上倘太整太光,则应加些苔点或长草等附属东西,以破画面之整,如木本花大树本和石头太光太整,则加苔点以碎破整,如画面花草太碎,则应用淡色地披或远处树林木石头等把它联接起来,以整破碎。

最后再看看气势好不好,要近看有效果还得远看也显眼才行,工笔画远看如粗笔很有气热,近看结构严根本法、线条刚健婀娜,着色均浓淡适宜,不矫揉造作。要做到粗放处不乱,工细的不软弱,所表现的花草虫鸟形神兼备,生动活泼很有情趣,在构图上有节奏而富于韵律达到引人入胜、耐入寻味的境地,使人百看不厌,才算是一张好画。

 

选材与构图

选材与构图

 

选材与构图是创作时首先遇到的难题。

主要是对社会情调和气氛的反映,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才能使作品跃动着时代的光彩。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人、社会、自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更为重要的。有见识的画家,从宏观生活着眼,虽画小景也有大寄托,自能常出新意,力去陈腐。

中国画关键是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捕捉自然界中所蕴藏的美,去领悟这些自然美的含义,运用自己创造的物态结构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关键是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高度敏感的直觉能力、分辨能力和创构能力,包括对情感经验的形象传达能力和潜意识内容的象征表达能力。

在具体构图时,中国画除应注意宾主、虚实、掩映、揖让、藏露、错落、参差等构图规律外,还要特别强调取势。安排整幅构图更要得势。势要事先想好,事先设计,以求整幅画中势的统一。古人对势有很多论述,提出“取势”、“布势”、“写势”、“先定气势、次分间架”、“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也在往来顺逆而已”、“繁而不乱,少而不枯,合之则统相联系,分之又各自成行”。对势的总要求:一是所画物象要有一种勃发的生机,有生长之势;二是画面不能杂乱无章法,不能松散无节奏,不能板实不灵动,不能充塞无活气,全幅画面应互有联系,血脉流畅,一气贯注。

我们在构图时经常用S形、之字形,三条线(主线、辅线、破线)等构图法则,强调整幅构图的大开合,制造不同的势感,有壮势,有弱势、有流畅、有迟滞,有起伏,有平叙,有抑扬顿挫,有节奏旋律,有往来曲折,有隐现断续。因此学会布势的同时,还要学会掌握势,对势要能引、能回、能伸、能堵、能泻,才能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