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案的构成要素

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以点、线、面几何形资料构成的纹样。

几何形来自于自然的生长规律,也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从蜂巢、雪花、晶体,到编织、耕作、铸造等,无处不见几何形的存在。

数千年前,人类就找到了几何形的外形特征,用它来组合成各种图案。在我国传统的图案艺术中,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瓦当,唐代的藻井以及历代的云纹、水纹、火纹、涡纹、雷纹、万字纹等,无处不见几何形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更深刻的认识自然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从宏观的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结构,给几何图案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现代几何图案,以其丰富的联想,巧妙的构思,优美的造形,强烈的视觉效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建筑、染织、装潢、广告等各个方面,成为重要的装饰题材。

(一)、几何图案的构成要素

几何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但是,点、线、面作为图案的构成要素,已不同于几何学中的概念,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1、点

图案中的点不仅有其位置,并相对地具有面的属性。点一般为圆形,但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简单的形。作为视觉元素的点与面的区分,并不依赖于量度,而依赖于比较。但点的基本特征是细小,给人以小巧玲珑之感。

自然形态中处处可见点的存在。孩童眉间的红点,首饰镶嵌的宝石,夜空中闪闪的小星,大海中远去的小舟等等。

在同一平面上,点的不同形态及其组合,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单独的点具有求心性和强烈的注目性。

两个大小相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终止感。当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

两个大小不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点愈小凝聚力愈强。

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愈强。

依线排列的点,给人以“线”的感觉。

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

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

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空间感。

2、线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图案中的线不仅有长短,而且有粗细。因此线也具有“面”的属性。线的判断,依据形象的长与宽的超特差异。

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构成线的主要特征。线的运动,构成了线的多种形态,如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等形态。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富有极强的心理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

长线具有持续性、速度性和时间性的运动感;短线具有断续性、迟缓的动感。

粗线具有厚重感和迟缓性;细线具有轻松感和敏锐性。

直线具有明确性、简洁性、锐利性,给人以紧迫感、速度感和力度感,富于男性性格的情感特征。

水平线给人以稳定、庄重、静止、平和的意味。当水平线两端无限延长,富有广阔、深远、无垠的心理感应。

垂直线给人以崇敬、高尚、庄重的意味。

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一种线的形态,具有方向性和强烈的动感特征。

曲线具有丰满、优雅、柔软、和谐和律动的审美意味,富有女性性格的情感特征。

几何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等,具有节奏、比例、规整性与单纯中的和谐感,富于现代感的审美意味。

自由曲线如开放曲线、波形线、螺旋线等,曲率不定,富于变化,是极富个性的曲线。追求自然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时,常运用自由曲线。

线的排列可以表现出虚面的特性,线与线之间相距越短虚面的特性愈强。

不同粗细、不同曲直、不同方向的线作交差排列,可以表现出变化丰富的虚面。

不同粗细或不同疏密的直线(曲线),作有秩序的渐变排列,可以表现具有三次元空间的“曲面”,给人以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

3、面

二次元空间构成的形都可以称之为面。二次元空间是平面形的组织原则。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面的形态,富有整体感的视觉特征。面和线一样,具有多形态的属性。作为视觉元素的面,一般有以下一些形态:

几何性的面,即由数学方式构成的面。

有机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构成的面。

直线性的面,即由直线随意构成的面。

偶然性的面,即由特殊技法意外获得的面。

不规则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及直线随意构成的画。

不同形态的面,最能表现出面的“轮廓线”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几何直线性的面,具有安定、强固、简洁、秩序性的视觉特征。

圆形、椭圆形等几何曲线性的面,有柔软性、数理性、秩序性和明快、自由、整齐的审美意味。

自由曲线构成的有机性面,给人以纯朴、秩序性和富于人情味的美感。

自由直线构成的直线性面,如多以斜线构成,易少安定感,但又能产生动感。

面的大、小、虚、实,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面积大的面,给人的视觉以扩张感;面积小的面,给人的视觉以内聚感;实的面给人以量感和力度感,称为定形的面、积极的面;虚的面,如由点或线密集构成的面,给人以轻而无量的感觉,被称为不定形的面或消极的面。

任何形态的面,都以通过分割或面与面的相接、联合等方法,构成新的不同形态的面,并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以上所述的点、线、面,作为几何形图案的构成要素,既有其自身的独立性,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点的扩大是面,面的缩小即为点;点的移动构成线,线的移动构成面。因此,在几何形图案的构成中,要善于利用点、线、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丰富几何形图案的表现。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总体上说,图案的基本法则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协调,是对立统一辨证法在艺术创造上的应用。

1、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相异的形、色、质等图案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效果。如构图中的宾与主,虚与实;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的大与小、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质地的精与细、软与硬等等。

变化富于动感。图案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感觉。但是,当其处理不当则易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即是通过图案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将图案各变化的局部,组织整体的有机联系叫统一。

统一富有静感。图案的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统一,给人以调合安定,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也易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任何完美的图案都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是在不同的图案中,变化与统一的主次不同。以变化为主要倾向,则通过某些同一或近似的因素,在丰富多样中求得统一。以统一为主要倾向,则通过某些相异或对比的因素,在单纯谐调中求得变化。

2、条理与反复

条理是指复杂纷纭的自然物象的构成因素,经过概括,归纳,使之规律化,秩序化,呈现出一种整齐美。

反复是指同一形象因素的重复或有规律的连续排列,从而产生富于统一感的节奏美。

条理与反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自然物象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如蝴蝶的色彩,木质的年轮,树叶的形状,葵花的花籽等等,呈现着各自不同的条理因素,也是进行条理的概括与归纳的依据。又如建筑的窗格、门柱,织物的编织纹理,动物的行走奔跑,花朵的花瓣排列等等,无不呈现重复的结构。

条理与反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条理之中包含着反复的因素,反复则无一不体现着,离开了条理与反复,图案的造型和组织将成为不可能。因此,条理与反复是图案组织的主要原则。

在我国传统的图案艺术中,各具特征的松针叶子,千姿百态的凤鸟纹,变化万千的水、云、火纹的表现,无一不是经过条理化的概括归纳,并以各种不同的重复形式出现,在条理整齐之中,呈现出节奏、韵律的变化。甚至可以达到“程式化”的高度,表现出整齐美。

反复在图案的连续性构图中,其特征最能得到完美的体现。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种类繁多,极为精美。其节奏韵律在纹样的反复排列之中生动展开,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似山峦起伏。点线面有机结合,淳厚质朴,鲜明强烈,极尽意匠之美。

3、对称与平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指在一假设中心线(中心点)的左右或上下,图案的各构成因素呈同形、同量的配置。

对称是自然界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如人体的眼、耳、手、足;蝴蝶、鸟类的双翅;植物的对生叶片;冬天的雪花等等。

在现代设计中,广义的对称包括线对称、中心对称、放射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平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指在一假设的中心线(中心点)两侧,图案的各构成因素保持力量的平衡,呈等量形不等的配置。

平衡也是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人的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跑等,无一不是处在平衡的动态之中。

平衡的结构富于动感,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特征,呈现变化丰富的动态美。平衡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同量式的平衡:即异形同量式的配置,形的差异富于变化,量的均等又呈现稳定的特点。

异量式的平衡:即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前提下,作异形异量的配置,具有强烈的动感。

意向式的平衡:“运用虚实、呼应、借助人们的联想求得平衡,使其虚实相生,呼应相随,更富情趣,更为生动。

对称好比天平,平衡好比秤,是图案设计中,求得重心稳定的两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用与审美的需要,或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采取两种形式的结合。在以对称为主的结构中,配置相异的因素,于统一与静感之中求变化,以平衡为主的构图中,配置相同的因素,于变化与动感之中求统一。使变化与统一,庄重与活泼,动与静相互结合,求得完美的平衡感。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色、质等图案构成因素的差异。一切矛盾的因素或相同因素少的物象,都可以呈现出对比。如大小、方圆是形的对比;明暗、冷暖是色的对比;粗糙、光滑、轻薄、厚重是质的对比;动与静,刚与柔,严肃与活泼是感觉的对比等等。

对比也是自然界中处处可见的现象,蓝天与白云,红花与绿叶,大树与小枝,高山与低谷等,无一不呈现出对比。

调和是统一的体现。指形、色、质等图案构成因素的近似。当相互间的差距较小或具有某种共同点的因素配置在一起,都容易得到调和。如红与红橙是色相的近似,圆与椭圆是形状的近似,绚丽多彩与千姿百态是感觉的近似等,都包含着调和的因素。

因此,调和也是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如青枝与绿叶,高山与峻岭,和风与细雨等,无一不呈现出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图案的基本技巧,是取得变化与统一的重要方法。对比与调和是矛盾的统一。过分强调一方而失去另一方,都会削弱和破坏图案形式的完美。在图案设计中,以对比为主则通过调和因素在变化中求统一,以调和为主则通过对比因素在统一中求变化。通常所赞誉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则是在对比中求调和,调和中求对比的色彩配置。我国传统图案中的“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即是正确处理对比与调和关系的极好例证。

5、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借用音乐的术语。指图案构成的诸因素有秩序有条理地反复出现时,人们的视线随之在时间上所作的有秩序的运动。

节奏产生于各种物象的生长、运动的规律之中,是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如叶的互生、轮生;花的单瓣、复瓣;四季的交替更迭,潮汐的涨退以及人的行止作息,呼吸步行等,无一不呈现出节奏。

韵律是借用诗词的术语。指图案构成的诸因素的条理与反复所产生的节奏中,表现的象诗歌一样抑扬顿挫的优美情调和趋势。

韵律产生于按一定规律而变化的节奏之中,也是自然界处处可见的现象。如水中的涟漪,天边的流云,摆动的柳枝,起伏的沙丘,层叠的梯田等,无一不呈现富有韵味的韵律景象。

节奏与韵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节奏决定着韵律的情调和趋势,韵律是节奏的丰富和发展。在特定的情调和趋势中,节奏与韵律相统一,才能在整体中形成完美的视觉效果。